2、上行下效。在一些中小学中也开始流行互赠名片,本是孩子们戏仿成人世界的游戏,但偏偏一些中小学生会在名片上写明自己担任的职务,如班长、学习委员等等,还有一些孩子把父母是机关处级干部、家庭收入多少也写在名片上,不仅孩子沾沾自喜,大人也跟着骄傲地四处炫耀,让这张原本只提供个人信息的小卡片变了味。
3、为自己的成就喝彩,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在被众多实际存在的头衔和内心向往的虚名环绕时,一个人是否还能清楚地衡量出自己真正的价值,能否把握住评价自我能力的标尺?能否明了他人之所以乐于与自己交往的原因?想被更多的人认同、想更好地融入社会,这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渴望。要实现这样的渴望,我们须为社会奉献更多、建树更多,那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实干,而绝不是在名片上添印“相当于某某级别”几个字就可以糊弄过去的。
4、名片联系着一个“名”字。将它递给他人时,应该想到的是——要爱惜自己的名誉,要为自己的名字添彩,而不要反为名利心驱使,更不要为求得虚名而注水。主席的名片上仅仅三个大字,简单的名片反而能够衬托出一个人的干炼与果断。当然这只是许些建议,并不是名片有众多职务不好,再好的东西也要看运用得得当就好,运用得不得当就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