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不能否认,徐纯合事件客观上推动了对当地官员的反腐调查进程。它将公众注意力引到了庆安这个县城,被舆论聚光灯照射之下,当地官场的一举一动自然备受关注。而也正是这一事件,引发了最高检、公安部等部门介入调查,为相关举报得到及时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围绕当地官员的一桩桩举报,实际上就是一种搭眼球效应便车的行为。
这一现象耐人寻味,也让人不得不问:“这些针对当地官员的举报,是这时候才涌现出来的,还是以前就已存在?倘若不是借这次机会,人们是否仍然不敢站出来检举那些违法违纪行为?”事发后,一些举报都得到了及时介入调查和处理,这自然鼓舞人心,但针对庆安官员的举报一起接一起,却也表明当地长年积累下来的问题之多。如果被查证,存在民众举报无果的情况,那也说明当地对群众举报、信访的处理方式和落实效率,仍存在弊端,对信访限期反馈机制的监督也不健全。
应对;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于表示,不能把上访人员当作“维稳对象”,这是与法规规定相悖的。可在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正是抱着这种维稳思维对待信访工作和上访人员,导致问题越积越多,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就此而言,针对庆安官场的举报“爆棚”,未尝不是一桩好事。趁此机会,正可整顿官场吏治,清理多年积案,树立官场正气。
例如尚在发酵的买卖教师编制风波,根据相关举报,当地原主政官员和多个部门一把手都涉案,若这属实那无疑是个涉及面广、涉水很深的窝案。当地理应尽快成立调查组,查出真相,给公众一个说法。至于相关举报是否属于“报复式举报”或“搭车举报”,并不重要。对于网络举报,重要的是事实,而不是其动因或背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