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忧;据介绍,目前全市早晚流量高峰期间,90%以上道路交通处于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城市道路高峰小时负荷量达518万车公里,全市路网平均负荷度已达70%,其中干道系统达90%以上,城区道路基本处于拥堵状态,特别是二、三、四环等几条环路和环路之间的联络线,交通拥堵尤为严重。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北京平均每天净增1900辆机动车,增速惊人。按照这个速度,2015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700万辆。仅2010年上半年,北京市机动车增加近35万辆,相当于半年增加了一个石家庄的机动车保有量。高增长的同时,北京的小汽车还有高使用、高密度的特点,这“三高”成为北京道路交通“梗阻”拥堵不断加剧的主要原因。调查显示,与国际各大城市相比,北京市小汽车使用强度很大,直接影响城市交通系统的油耗和排放总量。目前,北京市小汽车日均行驶里程45公里,而东京仅为19公里,伦敦为30公里,香港为39公里。按照目前北京市小汽车使用强度测算,每增加100万辆机动车,年均增加燃油消耗就将增加13.5亿升。如果能把使用强度控制在东京或伦敦的水平,则会大幅度降低交通系统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总量。
既然不限机动车的增长,中国私家车第一城缓解拥堵只能盯住高使用、高密度两个突破口,尤其是日均行驶里程这点。据介绍,北京市目前5公里以内的出行中,小汽车出行占到44%,这一触目惊心的数字说明,北京急需建立起一整套用车环节的价格调控体系,让开车人自己算账、自己选择,用市场手段引导绿色出行、公交出行的实现。
担忧原因;交通拥堵首先是机动车增长迅猛,交通流量持续攀升。1999年以来全市道路增加了647公里,目前全市道路总长1.6万公里,其中城市道路4500公里;但机动车的增长速度更快,2010年前9个月本市又新增29万辆,机动车总量已达205万,其中私人机动车132万辆,私人小汽车近87万辆,占机动车总量的42.4%。车辆、驾驶员猛增带来了交通流量的持续攀升。
其次是本市的路网结构先天不足。中心区缺乏南北干道,致使高峰期间南北贯穿市区的交通流有70%集中于二、三环路,致使二、三环路白天出现周期性拥堵。环路间缺乏快速联络线,不能快速疏散市区交通。市区路网通达性差,历史文化保护区占中心区土地总面积的45%,众多单位大院散落其中,形成了许多断头路,难以构成汽车单行系统。二、三环路上多数立交桥不能满足当前大流量需求,成为路网交通的制约点。
第三是公交线路及站点设置存在问题。部分道路公交线路过于集中,主干道缺乏公交港湾,加上众多线路设在同一站点,公交车经常同时占用2条至3条车道,特别是环路主路经常出现公交车“压车”现象。
第四是停车设施严重短缺。目前城八区共有停车位32万个,其中公共建筑配建停车位5万个,社会收费停车位23.5万个,路侧停车位3.5万个,每百辆汽车拥有停车位不足17个。机动车乱停乱放,给道路安全畅通造成影响。
第五是道路施工加剧了交通拥堵。2002年全市占路施工达2000余项,今年以来占路施工达1100多项。如三环路改造,对整个路网交通都产生了影响。据交管局“122”统计,因施工造成的拥堵约占报堵总数的30%左右。
第六是交通管理上还存在不科学、不到位的地方。有的路口信号灯配时还不够合理,配时调整不够及时;有的地方交通渠化还不够科学,标志标线不明显。有的地方基本处于无警力控制的状态;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任意交通违章,形成因堵致乱、因乱致堵的恶性循环。
第七国事、外事活动等交通警卫勤务对社会交通有一定影响。
第八是出租车空驶率高,增加无效交通量。据调查,目前市区主要道路出租车流量占总流量的40%以上;出租车空驶率近50%。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