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和发现金刚石矿床,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史过程。俄罗斯第一颗金刚石是1829年在乌拉尔的含金、铂砂矿中发现的。此后,在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围绕乌拉尔这个地区普查和寻找金刚石,除发现少量金刚石砂矿外,始终没有找到金刚石原生矿床1937年,著名地质学家B.C.索波列夫将西伯利亚地台和盛产金刚石的南非地台对比,发现二者地质特征十分相似,据此推测在西伯利亚地台可能存在有金伯利岩型原生金刚石矿床。从1945年开始,苏联在西伯利亚地台进行金刚石普查找矿,经过10年的工作,直到1954年沿达尔登河用镁铝榴石作为标志矿物进行重砂追索,才发现第一个金伯利岩岩筒——闪光岩筒。1955年以后,该区又陆续发现许多金伯利岩岩筒。这样,到1971年以后,苏联的金刚石产量就超过南非,仅次于扎伊尔,跃居为世界第二位。
澳大利亚;1851年在东南部的新南威尔士用采金船开采黄金和锡石砂矿时首次发现金刚石。经历一个多世纪以后,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将金刚石找矿的重点地区由东部转移到西北部,在西澳的金伯利地区发现了一批含金刚石的金伯利岩岩筒。其中最大一个岩筒地表面积84万平方米,金刚石含量较高,质量也较好。特别是1979年又发现了金刚石原生矿床的新类型-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使澳大利亚一跃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刚石产地。澳大利亚“阿盖尔”岩管中含有一定数量的色泽鲜艳的玫瑰色和粉红色的宝石级金刚石,属稀世珍宝,平均每克拉金刚石售价超过3000美元。其中一颗重3.5克拉的玫瑰色高净度优质宝石级金刚石销售价达到350万美元。此外,还发现数量极少的蓝色宝石级金刚石。
中国;山东沂蒙山区是中国金刚石的重要产区,也是中国最早发现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的地区,此外,在郯城地区还分布有金刚石砂矿。沂蒙山区原生矿中主要是工业级金刚石,宝石级金刚石仅占15%。目前在原生矿中已发现的最大宝石级金刚石重量为119克拉,呈淡黄色,命名为“蒙山一号”金刚石。郯城地区砂矿中的金刚石,质量也较差,以产大金刚石闻名于世,如“栋家埠一号、2号和3号”金刚石等。
1942年发现一颗重量为437.50克拉的淡黄色宝石级大金刚石,命名为“金鸡钻石”。
1977年12月21日在山东省临沭县常林村农田中发现一颗重量158.7860克拉,晶莹透明,呈淡蓝色的钻石,命名为“常林钻石”。
2011年初,辽宁省地矿局工程人员在瓦房店地区地下860米处发现了厚度达130米的金伯利岩层。该岩层含有超过100万克拉金刚石。其中每立方米金伯利岩含有2.89克拉钻石,让这一矿藏成为名副其实的“富矿”。
南极;南极发现金伯利岩
2013年12月,澳大利亚研究小组报告称,在南极东部查尔斯王子山脉的梅雷迪思山峰发现金伯利岩矿床,预示着这一片冰天雪地中可能矿物丰富,甚至含有钻石。研究人员表示,目前(2013年)还未发现真正的钻石,但有信心这里确存在着。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极很快能见到“钻石潮”。南极不仅是极寒和偏远之地,而且还因保护科学研究和野生动物,在1991年就立法50年禁止开采。